Lululemon:小众品牌大逆袭
司欢 中欧商业评论 资深编辑 [2021年01月刊总第151期]
Lululemon 是一家典型的利基运动市场切入来实现大逆袭的运动品牌。在这个过程中,用独特的社区营销模式精准覆盖核心目标用户,是它成功的关键。
时装界的“老佛爷”卡尔·拉格菲尔德曾说,当人们回想一个时代时,首先映入脑海的一定是那个时代的服饰。而时尚杂志VOGUE美国版的官网有一篇文章认为leggings(瑜伽裤或紧身运动裤)就是21世纪10年代的时尚。
维密模特们和明星网红混搭leggings出街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对这场潮流的推动不可谓不大。越来越多的人们穿着勾勒出腰臀腿线条的leggings走出健身房,进入生活场合乃至工作场所。
些许讽刺的是,将维密模特推向大众视线、成为时尚与娱乐焦点的维密秀从2019年开始停办,维密这个品牌也一度陷入待出售的窘境。与此同时,有一家因leggings名声大噪的运动服饰品牌近几年的销售额与股价却是年年上涨,这家公司就是Lululemon。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运动服饰在内的体育运动行业遭到重创,而Lululemon的市值经历短暂下滑后继续一路上扬(图1),稳坐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的位置。

正如Lululemon前亚洲区运营主管Simone Pompilio描述这家公司在中国成功的关键原因一样,由于瑜伽运动和Athleisure的全球风靡,Lululemon这类提供瑜伽服的公司才有了市场。
Lululemon是一家典型的从瑜伽这个利基运动市场切入,进而实现大逆袭的运动品牌。在这个过程中,Lululemon打造出独特的社区营销模式,精准覆盖核心目标用户,是它成功的关键;而增长新品类和拓展新区域市场,使它有了长足发展。
破局:小众运动+女性消费者
20世纪90年代左右,瑜伽在欧美国家流行开来。尽管在瑜伽的发源地印度,瑜伽大师基本都是男性,但作为运动健身项目,瑜伽吸引到的爱好者绝大多数是女性。有调查显示,美国的瑜伽运动用户群体中,女性用户占到70%以上。而长期以来,主流运动服装品牌没有专门为女性设计的运动服装或产品,大多数运动品牌的女性产品只是将码数改小或者颜色改得粉嫩,耐克也直到2006年才将女性健身与运动装备业务列为公司的六大重点业务类别之一,从那时开始重视女性用户市场。
加拿大运动装备商兼运动爱好者Chip Wilson超前地嗅到瑜伽品类和女性消费力量的潜力。他注意到,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美国大学毕业生中女性的比例从20%上升至60%,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意味着女性进入家庭和生育的时间延后,也意味着更高的经济支配能力和生活选择能力。
1998年,Wilson在加拿大注册了Lululemon,“快准狠”地抓住两大关键点:女性消费者+瑜伽运动。对于核心用户,Lululemon有着相当明确的画像。它的理想用户是一个名为Ocean的Super Girl:32岁上下的职业女性,年薪10万美元,有一套自己的公寓,时尚、爱旅游,每天花一个半小时健身。这样的画像,即便是在今天,都是相当理想的独立女性形象:有事业、经济独立、注重健康与形象,通过健身摆脱工作压力并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从某种角度看,与其说Lululemon做的是瑜伽服,不如说它做的是为冉冉上升的(有钱)职业女性群体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和运动穿着的解决方案,而瑜伽是一个适时出现的完美载体。
要打动这样的一个目标群体,健身服饰除了满足功能需求之外,还需兼顾舒适度与时尚美观度。Lululemon通过面料工艺与剪裁缝合技术的创新,制造出流行了20来年的黑色Leggings。
......
感谢您对《中欧商业评论》的支持,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想对文章发表看法,都可以通过微信与编辑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