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习3.0:以学习赋能业务发展
传统企业培训的定位是人才发展(TD),隶属于人力资源职能,是人才选、用、育、留的一个环节。根据这个定位,构建岗位能力模型,规划学习地图,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内训师团队与学习运营平台等一整套培训体系。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学习能够直接支撑业务发展,建设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显然,传统的企业培训体系难以支撑上述目标,需要构建赋能业务的企业学习新体系。
那么,赋能业务企业学习与传统人才发展企业培训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如何构建一个赋能业务的企业学习体系呢?本文从价值定位、构建逻辑、产品内容、学习场景、讲师队伍、组织运营、底层方法七个方面进行阐述,详见图1赋能业务的企业学习体系构建图。
重新定义企业学习
传统企业培训聚焦在个体的学习与发展,以岗位能力模型为基础。培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课程的形式,将已知知识进行传授,转化成学员能力的提升,进而在工作岗位上转化成工作绩效,转化就会有损耗,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赋能业务的企业学习认为经营即学习,企业学习是组织学习,是企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环境是老师,工作现场是课堂,工作学习有机融合,本质是用学习的方法提升业务创新与发展的效率。二者之间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个体维度与组织维度的差别。人才发展企业培训聚焦个人学习发展,而赋能业务企业学习聚焦组织的学习与发展。
二是已知知识与未知共创的差别。人才发展企业培训的主要手段是已知知识的传输,而赋能业务企业学习则聚焦未知问题,进行共创探索。
三是学习场域的差别。人才发展企业培训的学习场域是课堂,而赋能业务企业学习的学习场域就是工作现场。
四是价值定位不同。人才发展企业培训的核心价值定位是个体能力发展,人才梯队建设、赋能业务企业学习的价值定位是战略落地、业务模式与产品创新、业务绩效的提升、组织能力的发展。
构建逻辑
构建逻辑:业务价值链、任务图谱与知识方法模型。
人才发展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逻辑,起点是从岗位能力模型开始的。根据组织架构与岗位要求,构建岗位能力模型,根据岗位能力模型的能力指标,构建学习地图,建设课程体系与内训师体系。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构建逻辑,很难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是因为其目标与构建逻辑与业务发展无法匹配。因此,传统人才发展学习体系中,即使小修小补,也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赋能业务的企业学习体系的构建逻辑起点是组织的战略业务问题,是客户价值的创造,通过业务价值链的梳理,基于业务价值链中的关键举措,发展不同岗位的关键任务图谱,从任务图谱出发构建知识与方法模型,并基于知识与方法模型开发多元化的学习产品。企业需要根据每年战略业务出现的最新问题,不断迭代与优化方法模型。
赋能业务企业学习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三个核心环节,包括业务价值链、任务图谱和知识方法模型。
构建业务价值链 赋能业务学习体系构建,需要从企业战略业务的视角出发。既要抓住企业当下所面临的核心战略业务问题,又要能够系统化,涵盖企业业务价值链的整体。
这就需要建构企业业务价值链,作为赋能业务学习体系的构建支点。业务价值链是组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整体流程与关键环节。只有梳理清晰这个业务价值链,才能对企业的业务状况建立整体性的认知,发现学习能够助力业务的关键价值点。
业务价值链的梳理通常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现有的业务职能为中心的。从客户需求出发,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体验与建立客户忠诚度为目标,构建出完整的业务价值链。具体可以根据企业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客户旅程为中心,以时间为维度,划分具体的客户触点与阶段,建立客户价值创造的目标。
在客户旅程清晰之后,就需要规划企业在客户旅程不同阶段的业务工作模块。业务工作模块是指在特定的客户阶段,企业主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特定业务工作活动。如服务体验的提升、品牌的塑造、客户社群的建立等等。将客户旅程不同阶段的业务工作模块梳理清晰完整,做到MECE原则,不重复、不疏漏。
为更加清晰地呈现业务价值链的内容,这里以笔者为某连锁零售企业梳理的业务价值链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
梳理基于岗位的任务图谱 赋能业务学习体系构建的核心是岗位任务图谱的建立。与人才发展学习体系的能力模型不同,赋能业务学习体系的构建核心是岗位任务,根据具体业务场景的任务图谱,建立与规划学习内容。
岗位任务图谱的建设基础是业务价值链。在企业业务价值链中,可以在业务工作的主要模块下,根据不同业务岗位的职责,进行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分解与梳理,从而形成不同业务岗位,在不同客户旅程阶段,以及不同业务工作模块下的具体工作任务。企业将所有的客户旅程阶段与业务工作模块汇总,就能产出业务岗位的任务图谱。
任务图谱把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与组织的业务价值创造链接起来,为规划基于岗位的学习内容打下了基础。
开发知识方法模型 赋能业务学习体系的目标是在实践中应用,以帮助业务工作实现改进。因此,当关键业务岗位的任务图谱产出后,就应该根据任务图谱开发针对性的知识,建构方法模型。知识方法模型的目标在于,帮助业务岗位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知识方法模型更加有针对性,而不是一般泛化的知识。
知识方法模型将关键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统合起来,并针对性地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法、工具与知识、案例。在具体开发知识方法模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内部业务岗位优秀经验进行萃取,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相关内容的前沿理论与外部标杆实践,通过咨询与建构的方法提炼。做到既要有系统性,又要简洁高效,易学易用。
知识方法模型的建立极其重要。它是课程、项目等学习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基础。如微课等数字化学习内容的开发,业务绩效学习项目的应用,都需要借助业务岗位的知识方法模型。此外,随着企业业务的持续变化,知识方法模型也需要不断地迭代更新,从而不断统一业务语言。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20年12月号。订购热线:021 — 60622166,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