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中国汽车行业的教训
扬-本尼迪克特·斯廷坎普(Jan-Benedict E.M. Steenkamp)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凯南商学院教授 [2014年2月刊总第70期]
当年,国有厂商与大众和通用汽车签订了划时代的合资建厂合约,但大众(尤其是大众和奥迪)和通用汽车(别克)的品牌依然占据着市场领导地位,中国自有品牌好像都卡在了低端市场。
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世界最大的,2013年的销量大约有2000万辆。然而,中国品牌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30%。从中国政府打算建立一个世界级的汽车产业那天算起,三十年过去了。当年,国有厂商与大众和通用汽车签订了划时代的合资建厂合约,但大众(尤其是大众和奥迪)和通用汽车(别克)的品牌依然占据着市场领导地位,中国自有品牌好像都卡在了低端市场。这并不是因为缺乏尝试。需要反复强调的是,中国品牌希望往高端发展,例如荣威收购罗孚(Rover),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中国一汽推出了红旗H7,还有长城汽车的H5 SUV,然而这些举措都没有用。原本的希望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企业能够学会如何设计、制造,并在中国市场和海外营销最新型的汽车,但这个愿望却一直没能实现,因为西方的合资方不愿意把最新的技术和关键的研发活动放到国外。
中国汽车产业在品牌方面也没有多少建树,国产品牌一直在主打价格战,而消费者认为国外的汽车品牌比国产品牌更加可靠、有型,性价比也更高。这是鸡和蛋的问题。消费者之所以对西方品牌的印象好,是因为它们拥有最新的科技,售价相对较高,利润又可以拿来投给研发,这又导致产品质量提升,如此循环往复。
尽管中国汽车制造业令人失望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问题是缺乏规模,太分散了。在30家汽车制造商中,排名前十位的是上海汽车、东风汽车、中国一汽、长安汽车、北汽、广汽、奇瑞、华晨、江淮汽车、长城汽车,没有一家的销量达到足够的数量,可以完全甩脱国外品牌。而1930年,经过一段时期的疯狂并购,美国只剩下3家汽车公司: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缺乏规模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公司没法在国内取得竞争优势,更别说在全球范围了。它们缺乏技术、质量和声望,而这一切只能来自大手笔的、持续的投资。没有规模,国外的并购也注定要失败。市场集中化有多么重要,韩国和中国台湾就是强有力的例子。在电子产品方面,中国台湾比韩国领先了很多,但它们的产业太过分散,不可能创造出在全球市场上竞争所必需的规模。韩国却只有两家公司:国家冠军企业三星和LG。结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此外,外部观察者认为,中国国有汽车企业的管理层任期太短。从投资研发到取得市场回报要相隔很长一段时间,到了那时,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已经离开公司另谋高就了。
怎样解决?答案是,诸多小企业应当合并成两到三家国家冠军企业,与政府紧密配合,迅速而有序地完成转型。尽管时机已经太晚,无法为这些冠军企业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内部市场——就像日本和韩国在以前所做的那样,但国家可以为这些企业投资,促进基础研发,令整个过程变得顺畅一些。在相当早的时期就应该开始出口,逼迫这些新合并的企业投身激烈的全球竞争。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应当由像海尔的张瑞敏或华为的任正非这样具有远见的人领导。现代汽车的例子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
中国汽车产业在品牌方面也没有多少建树,国产品牌一直在主打价格战,而消费者认为国外的汽车品牌比国产品牌更加可靠、有型,性价比也更高。这是鸡和蛋的问题。消费者之所以对西方品牌的印象好,是因为它们拥有最新的科技,售价相对较高,利润又可以拿来投给研发,这又导致产品质量提升,如此循环往复。
尽管中国汽车制造业令人失望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问题是缺乏规模,太分散了。在30家汽车制造商中,排名前十位的是上海汽车、东风汽车、中国一汽、长安汽车、北汽、广汽、奇瑞、华晨、江淮汽车、长城汽车,没有一家的销量达到足够的数量,可以完全甩脱国外品牌。而1930年,经过一段时期的疯狂并购,美国只剩下3家汽车公司: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缺乏规模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公司没法在国内取得竞争优势,更别说在全球范围了。它们缺乏技术、质量和声望,而这一切只能来自大手笔的、持续的投资。没有规模,国外的并购也注定要失败。市场集中化有多么重要,韩国和中国台湾就是强有力的例子。在电子产品方面,中国台湾比韩国领先了很多,但它们的产业太过分散,不可能创造出在全球市场上竞争所必需的规模。韩国却只有两家公司:国家冠军企业三星和LG。结果如何,大家都很清楚。此外,外部观察者认为,中国国有汽车企业的管理层任期太短。从投资研发到取得市场回报要相隔很长一段时间,到了那时,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已经离开公司另谋高就了。
怎样解决?答案是,诸多小企业应当合并成两到三家国家冠军企业,与政府紧密配合,迅速而有序地完成转型。尽管时机已经太晚,无法为这些冠军企业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内部市场——就像日本和韩国在以前所做的那样,但国家可以为这些企业投资,促进基础研发,令整个过程变得顺畅一些。在相当早的时期就应该开始出口,逼迫这些新合并的企业投身激烈的全球竞争。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应当由像海尔的张瑞敏或华为的任正非这样具有远见的人领导。现代汽车的例子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
感谢您对《中欧商业评论》的支持,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想对文章发表看法,都可以通过微信与编辑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