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新:海外收购未到最佳时机
因次贷问题点燃的金融危机正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向实体经济蔓延。各国证券市场难挡下跌之势,一些企业的股价不断创出新低,甚至跌破净资产。对于急需“走出去”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企业而言似乎是一个良机,很多企业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境外收购。
中国加入WTO时间不长,中国企业尤其是充分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未来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企业首先要学习如何融入国际社会,如何按照国际规则办事,在此过程中,海外收购无疑是一条快速学习的道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收购,不但能够使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使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可以充分把握市场机会并有效地扩展企业的国际势力。
价格绝非唯一因素
如何判断“适当”的收购时机?如果仅从价格来看,目前似乎正是一个好时机,但并非最好的时机。一则现在仍处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的过程之中。那些目标企业会将股价的下跌归因于金融市场的不景气,而并未认识到企业基本面的恶化。如果此时提出收购要求,会被对方认为是不友好的恶意收购。这种带有“捡便宜”心态的收购即使交易成功,在随后的整合中也会遭遇文化融合的困难以及对方的不合作。
再则随着实体经济逐渐转冷,对于收购而言,将是一个更有利于估值的时机。当那些目标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之时,提出收购建议将会成为“雪中送炭”而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但价格并非决定“适当”时机的唯一因素。在准备海外收购时,不能忽视政治的影响。比如今年是美国大选年,在这个时候如果中国企业收购美国的资产,容易引起政界、媒体过多议论,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我们因为这个时机的价格便宜而贸然收购,结果表面上可能会省一点钱,但会损失更多的无形资产和其他东西,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
相比“价格”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收购原则是考虑被收购企业是否能与企业自身的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否则如果仅为捡便宜而收购,捡回来的“便宜”往往会成为套牢自己的枷锁。
以中国化工集团为例,我们在过去几年所开展的海外并购项目中,这种协同效应为并购双方带来了明显的双赢的结果:国内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海外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资源;在提升我们的产业技术层次的同时,被并购企业也达到了战略调整和产业转移的需要,符合海外企业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和目标。
在收购原则方面,中国化工的海外收购一直遵循“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的规则。“买得来”是把握时机,以最低成本实施并购;“管得了”是通过科学预算和规范治理结构,实现对并购企业战略、业务方向和高级管理层的领导;“干得好”是依靠职业经理人改善运营,持续增长;“拿得进”是发挥产能、市场、技术、管理的协同效应,加快企业产业升级,降低企业成本;“退得出”与“卖得高”不是要把我们优秀企业卖掉,而是通过海内外的整合与互补,在引进战略投资或在资本市场融资时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并购不仅是商业行为
但仅有这些原则远远不够,并购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人与人的沟通,文化的融合过程。管理层在观点上的认同和公司文化的融合对于收购能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这种观点的认同和文化的融合需要以“尊重”为前提,以包容和开放的价值观为核心。
尊重被收购企业,首先需要在并购中保持谦虚和低调,以学习的姿态而非占领者的姿态出现。要站在被并购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安排工作,让他们感到是受尊重的,是相互平等的,从而赢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确保并购后的人员稳定、业务稳定。如果一出门收购就摆出占领者的强势姿态,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敌视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要保持学习的心态。中国改革开放才30年,我们企业对于国际社会中的很多规则和规律都不太熟悉,在很长时期内,我们都应该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保持学习、合作和补充的关系,而并非简单的竞争和对立关系。当我们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谦虚的态度以及协商的机制,始终把学习、合作和补充摆在与境外企业交流的第一位,不但可以与被收购企业管理层充分无间地沟通交流,而且也容易被当地政府监管层所认可接受,即便我们哪一个地方做得不够好,也不会引起对方的过度排斥。
另外,尊重被收购企业还要尊重对方的历史和文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且都对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引以为荣。比如中国化工集团在收购法国企业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学习法国的文化,法国把平等、博爱、民主、自由的思想传向世界,这也是他们文化中最精髓最辉煌的价值所在。这种尊重奠定了我们双方合作的良好基础。
总之,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细节都要考虑周全。比如收购前期必须进行长时期的考察论证,以及如何取得监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如何与被收购方管理层进行沟通互动等等。
由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投资结构尚待完善;分散化经营,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与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才匮乏。这些都是在海外投资和并购时非常不利的因素。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将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趋势性的、值得不断跟踪分析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尽量克服现有的缺陷,减少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未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一定会日益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