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炜: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论
早在2007年我们就对商业模式下过一个定义,认为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各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带动了技术和产品的深度创新,相比需求导向和原理导向,模式导向型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三度空间看企业
最近两年“生态系统”的概念非常流行,商业模式跟生态系统到底是什么关系?任何一个企业,都有所谓的边界。哪怕是企业的内部,各利益相关方也有交易结构,交易结构不一样,企业的效率迥异。
举例来说,携程、艺龙、曾经的去哪儿网,三家的内部利益、业务活动的边界、外部的利益相关方等等都存在着相似性。站在生态系统角度,三个生态系统叫作同类生态系统,它们的结合叫作共生体。这个结合本质上就是这类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的原逻辑(基础逻辑)。
一个行业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价值创造的原逻辑,比如汽车业,就有以燃油车价值创造为原逻辑的生态系统;也有以电动汽车、轻动力汽车价值创造为原逻辑的共生体。落实到具体企业,就变成了同一个行业互相竞争的生态系统。有了这样一个视角之后,当我们思考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和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时候,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空间去看。
首先,站在企业边界去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战略选择,即选择的行业、选择的顾客和产品到底是什么。其次,站在生态系统的视角,一个企业通过改变、重新构造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跟同类生态系统中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所差异。第三,站在一个行业生态群的角度,企业需要选一个有竞争优势的共生体,或者去创造一个以前不存在的共生体。
基于三个不同的视角,企业如果从下往上看叫焦点思维,指的是企业不断跳出自己的边界,跳出企业的边界看企业,跳出生态系统的边界看企业,跳出行业生态群的边界去看一个企业该怎么样做。倘若企业从上往下看,先假定自己是无形无相的,那么,怎样选一个共生体或者创造一个共生体?怎样为新的生态系统设计一个商业模式?怎样在这一既定的商业模式下把公司的战略制定出来?这就需要格局思维。
有了三度空间看企业的概念之后,可以引入梳理竞争格局的相关工具,帮助企业去审视行业的竞争情况。以中国在线旅游领域的竞争格局为例(图1),水平方向代表商业模式,就是这个行业有哪些商业模式,长短表示这些商业模式企业的市场份额;竖直方向代表战略空间,长短表示选用某种战略的市场份额。横轴代表生态系统的类型也就是共生体,在线旅游、代理商、垂直搜索模式的共生体是一个;点评社区、在线直销则属于另一个;电商是一类大共生体,共享经济又跟电商是不一样的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
边界认知决定价值新创造
在基本概念之上,再来看企业的本质问题,一个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的问题,就会发现企业的边界可以有很多,一般对于企业边界的认知都认为是企业所有权的边界,即内部利益相关方和外部利益相关方以此作为边界的区分标准。但最新的标准是——企业业务的边界,创新业务可能会跳脱到所有权的边界之外。所以,我们认为两个边界同时存在。
过去,企业界主张两个边界是合一的,而现在则越来越分离,最新的一个判断边界的方法是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圈在一起,通过业务交易治理有不同的划分,常用的做法可以有三个边界:企业边界、紧密合作的利益相关方(最小生态系统)的边界、所有交易的利益相关方都可以进入到观察价值创造获取逻辑的更大边界。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19年1月号。订购热线:021—28905977,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