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老树发新芽的故事
企业生命的长度,完全可能超越其创始人的寿命,甚至在其创始人看不见的未来,出现颠覆性创新和飞跃式发展,做出创始人想都不敢想的成果。
接下来,和大家讲两家日本百年企业的创新故事,它们都位于日本京都,一家是小企业,一家是大企业。
“担心只会白白消耗我创新前进的精力!”
先讲小企业的故事。这是一个在日本颇具知名度的大米销售企业,名叫“八代目仪兵卫”,从名字可以看出来,这家企业已经传到第八代了。这家公司的主业是销售大米,顺带经营了几家大米主题餐厅,开发大米护肤产品,甚至还卖特别的煮饭器皿。总之,一切业务围绕大米开展。
据现任社长桥本隆志介绍,他们家做大米生意已有270年的历史,但到他父亲这一代,还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批发商。当年,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并不愿接手家族的传统生意,所以,当他于1993年从日本同志社大学毕业后,就去了一家购物杂志公司上班。
1995年,日本取消了大米专营制度,任何商家都能卖大米,这对传统的大米销售商来说相当于灭顶之灾。更坏的消息是,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逐年西化,人均大米年消费量从昭和三十六年的118公斤,下降到平成二十八年的54.4公斤。
在日本,大米通常根据产地定价,秋田米是秋田米的价,宫城米是宫城米的价,价格在市场上公开透明,米商并没有多少利润空间。
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想到200多年的家业可能要断送在自己手里,桥本隆志的父亲满面愁容。
看着父母整天唉声叹气,桥本隆志内心很不安。在日本,家族的长子有义务担起经营家业的责任。所以桥本隆志做了个决定,回家卖米。
但他没有贸然回来,从购物杂志辞职之后,他先去了一家大型米业公司上班,花了一年的时间走访了很多产地,也思考了很多问题。他在想,面对大企业的竞争,只有找到能发挥自己优势的缝隙市场,家业才能生存下来,那么自己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实践,桥本隆志认识到,他的优势就是比大型米业公司更了解大米。
他们家做了200年大米的生意,他从高中时代开始就在家里帮工,每天接触不同的大米,对各种大米的口味非常了解。在他看来,大米和葡萄酒一样,其口感受不同的产地、年份、气候影响,甚至不同的碾米、去壳方法,都会影响大米的味道。
有一天,桥本隆志灵光乍现地想到,既然鸡尾酒可以通过调配获得特别的口味,为什么不能把不同口感的大米调配成味道更好的混合米呢?
于是,他开始反复实验,并把自己觉得最好吃的混合大米,送给一些米其林餐厅试用。很快,京都的高级餐厅都知道桥本隆志家的大米能做出更好吃的米饭。日本的餐饮文化非常注重米饭的口感,于是大家纷纷使用他的调配米,他的价值得到市场认可,也拥有更高的定价权。
在占领高级餐厅的市场后,企业生存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但如何让家业进一步发展,成了萦绕在桥本隆志心头的新问题。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20年10月号。订购热线:021 — 60622166,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