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连锁网吧的“供给侧改革”
易学君 易学君 [2018年10月刊总第126期]
网鱼网咖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或主动或被动地适应行为变化的转型史。
文/于晓宇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梅 晨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雅洁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要想发,开网吧!”
这句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见证了2008年以前国内网吧业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彼时网络游戏蓬勃发展,在线视频、音频、聊天等新型娱乐方式层出不穷,超过40%的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大于20小时。对于收入有限、娱乐方式较为单一的大众而言,网吧具有天然的诱惑力。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最高炒到100万元,而且供不应求。
上海青年、资深游戏玩家黄锋误打误撞赶上了网吧发展的黄金时代(图1)。从1998年的6台电脑起家,借着行业东风,很快在上海松江遍地开花。2006年是黄锋事业上的转折点,这一年黄锋收购了达丰电脑在松江区南乐路的乐慧电脑城,将其改造成上海第一家拥有1300台电脑的超大网吧。在那个崇尚“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的时代,乐慧开张不久就座无虚席,日营业额高达10万元,能来乐慧工作甚至成了很多当地人的骄傲。
“当时没有支付宝和微信,所有收入都是现金,三层抽屉装不下,每天得用泡面箱子装钱,各种5角、1元的纸币需要一沓沓地整理,员工晚上最繁重的工作就是数钱。”黄锋凭借11家门店的优异业绩与名气,在这一年“升格”为上海市第一家具有连锁经营资质的民营网吧老板,开启了走向连锁化经营的第一步。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18年10月号。订购热线:021—28905977,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感谢您对《中欧商业评论》的支持,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想对文章发表看法,都可以通过微信与编辑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