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来思考和沟通
[美]安妮特·西蒙斯
译者:尹晓虹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一位职业生涯有着辉煌成绩的美国韩裔棒球手,在被人问道,你过去职业生涯一直向上,可能到了一定年龄段体力会下降,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他的回答很简单。他说,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定向上或是向下,而是他在持续向前。这是美团创始人王兴分享过的一个故事,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美团这家公司是如何对待竞争的。
王兴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也无非是告诉组织成员,竞争是没有终止的,而且不管如何残酷,都不能退却。讲故事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会讲故事常常被视为创业者的一种特质,毕竟能否空手套到投资,离不开故事。某种意义上,故事无所不在,所以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培养故事思维。
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国最早研究故事思维在营销和团队中应用的专家之一,她在辅导高管们讲故事的20多年中却发现,其中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都会让人变得更理性、更有逻辑、更科学。她在《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一书中提出,要想擅长讲故事,就要在理性思维和故事思维之间自由切换。
不妨主观一点
人们有时要在会议上修改关于公司宗旨的冗长描述,大家一开始带着很高的期望坐下来,结果却发现开始了文字游戏。
再者,一些大型组织的演讲经常要用到70张左右的幻灯片,他们称之为“一套”。他们花费数小时调整数据格式,加入动画效果、图片和图表。西蒙斯认为,这种例行公事的演讲不仅会对他们的思维模式造成影响,这些花费的时间看上去也好似辛勤劳动,只造成了增加沟通效果的假象。不过,西蒙斯这本书也有些散乱,也像一个加长版的幻灯片。
她建议关掉电脑,询问自己一些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何在此?我的演讲可能带来的最好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能暴露演讲中的不协调、自相矛盾之处,还能帮助你找到冲突的价值观念。而解决不了的不协调、自相矛盾、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就是造成演讲过程支支吾吾、浮泛、细节冗杂的根本原因。
在西蒙斯看来,“商务无私事”是一种谬论:“你首先要饱含感情,这样才能搅动他人的感情,信赖、忠实、热情、同情都是极致的个人感情,所以你的个人故事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让不近人情变成饱含人情。”
故事脑还是数据脑
人的感情是非线性的,小小的一瞥足以导致巨大的情绪反应,而开一天会却有可能让人毫无感觉,30张幻灯片放映过,也不等于人们接受了上面的全部信息。西蒙斯说:“表明立场能达到明晰、简洁的效果……这要求你既尊重听众,又信任听众。一旦这样下定了决心,你的演讲就变成了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图表和数字也会精简到最重要的几个。”
一般而言,图表和数字对应的是人的大脑中的“理性脑”,故事则对应情绪脑和由情绪引发的情感,而人在作决策时,往往“情绪”首先跳出来,先发制人。人们想想那些自带“病毒”、让人听而不忘的都市谣言,很容易理解故事的威力。
如果一个人想训练大脑“用故事思考”,首先要让大脑暂时从图表、度量衡、电子表格中脱离出来。西蒙斯表示,人的体验往往是模糊的,因为现实生活本来也是模糊的,故事不会排斥人们的主观理解,相反,故事鼓励听者一起参与进来,为故事赋予新的意义。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的主要观点也是,智人能够从其他人科动物中脱颖而出,无非是因为他们不仅会描述眼前的状况,而且他们拥有了讲故事的能力。人们被他们所共同相信的一些故事,比如神话捏合一起,不再单打独斗,从而实现了物质文明的飞跃。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三名士兵陷入了对峙,每个人都把枪指向了下一个人的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