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业评论》2014年度经管好书榜
《中欧商业评论》经管图书榜(13)
《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
作者:[美]瓦科拉夫·斯米尔
译者:李凤海、刘寅龙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11月
导读:本书从美国制造业史的角度,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制造业对推动美国崛起繁荣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作者、马尼托巴大学终身名誉教授瓦拉科夫·斯米尔指出,制造业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推动了20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上演的新技术革命,并带动了半导体、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在此之后,美国经济转向金融化,制造业产能和岗位向外转移,则导致了包括高科技产业在内的美国诸多产业的竞争力下滑。
《权力组织:大公司与政府间历史悠久的博弈及前景思考》
作者:[美]戴维·罗特科普夫
译者:梁卿
出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11月
导读:公司究竟应当担负哪些社会责任?政府监管、法治约束企业的合理边界在哪里?带着相关问题,本书全面回顾了私人行为体在历史上与国家行为体争夺权力的过程,介绍了企业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所背负的守法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来源,分析了企业与政府、立法机关、社会舆论就权力与义务划分的分歧所在,并对公司制度及政府监管、法律体系的走向、前景作了展望。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作者:[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
译者:魏薇、龙志勇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
导读: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过度的稀缺会导致人的非理性,并使人做错更多的事情,引发更多的稀缺。稀缺会俘获人的大脑,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与之相关的事物全神贯注,大脑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那些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这被称为“专注红利”。但相应地,专注于某一事物会让人忽略其他事物,催生“管窥”心态。忽略本不该忽略的事物会进一步带来更多的突发事件,进而导致处于稀缺、管窥状态的人陷入时间、金钱、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稀缺,最终滑向恶性循环。
《反枯燥:游戏化思维开创商业及管理的“新蓝海”》
作者:[美]亚当·L.潘恩伯格
译者:陈丽娜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
导读:游戏令人成瘾的奥秘在于明确的目标和规则,要求玩家克服困难和挑战,并及时给予玩家奖励等。游戏的机制、规则、理念有其可取之处,在工作场所引入游戏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为枯燥乏味的项目增添趣味性,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成果。书中分别就科研、医疗、教学等领域引入游戏机制的应用方式作了考察分析,其中谈到微软公司引入游戏机制,使年轻员工得以更好地适应工作氛围,公司内部竞争机制得以改善,对中国企业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移动时代生存》
作者:王建宙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4年11月
导读:王建宙曾长期担任中国联通董事长兼总裁,后转任中国移动总裁、董事长,还曾长期在邮电、电信主管部门任职。在他的带领下,新生的中国联通曾成功撬动移动的独霸地位;他到中国移动任职后,力推移动在农村等此前不被重视的区域铺设网络,推动移动的手机业务积极出击与对手(老东家)竞争,为移动的3G和4G业务推广做好了储备,主动加入国内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还引领中国移动频频参与海外市场的并购竞争。王建宙是中国通信服务产业、信息产业成长的见证者,也是颇具权威的参与者,他的回顾、解读与思考展望对于理解这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很有价值。
《松下幸之助在哭泣:日本家电业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日]岩谷英昭
译者:玉兰三友翻译会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10月
导读:本书作者岩谷英昭是原美国松下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书中探讨了曾经称雄世界的日本家电产业风光不再、全线衰退的原因。作者对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公司不断裁员造成大量人才流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应重温“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造物先造人”的至理名言,将实施人才战略为着眼点,复兴日本家电产业。这本书对提高中国家电行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榜评】
你的观念需要矫正吗
世上少有“真理”,要经常性地检视、反思既有观念,不被看似理所当然的现实和理念束缚。
文/郑渝川 独立书评人
本期书榜的6本上榜书主题看起来相当分散,但它们或多或少都在从不同侧面提示,世上少有“真理”,要经常性地检视、反思既有观念,不被看似理所当然的现实和理念束缚。
比如很多人过去曾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国家剥离制造业有利于创造轻型的、绿色的经济,有利于聚焦强化设计、创新能力,但《美国制造》一书则用事实告诉我们,这一观念未能洞察制造业与设计、创新能力的密切关系。制造业并非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在高科技产业大行其道的时代可以被毫不犹豫地转移到世界上最穷最落后的地方,长期脱离制造的研发能力会萎缩,从而抑制创新。
与之相似,《移动时代生存》中的一段往事提示人们,在分析全新市场的增长潜力时应避免囿于成见。王建宙从联通转到移动任职后,力推在农村等区域布设网络,此举在当时被许多投资者、分析师和媒体认为毫无必要。反对者认为,农村用户平均收入较低,通信消费量也不会高,考虑到农村较高的建设和经营成本,这一业务很可能陷入亏损。这一反对理由基于以往其他市场的经验得出,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事实证明,中国农村用户的平均收入和通信消费能力被远远低估,王建宙此举使中国移动更早地在农村地区实现了网络覆盖,成为短信业务、增值业务的大赢家。
《反枯燥》一书冲击的则是很多人对游戏的负面观感。年轻人玩游戏常被斥为“耽于玩乐”,但随着强调自主、有趣的年轻一代涌入职场,企业家更应该正视新的趋势,思考为何游戏让人上瘾,工作却让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其实,游戏化管理的提法已出现好几年,只是知易行难,企业家要想将之成功用于实践,还需真正转变观念,拿出变革的魄力和智慧,调整企业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考核体系,乃至再造组织。
《权力组织》同样具有极强的反思价值。该书提醒人们,企业的社会责任、守法责任并不存在固定的、所谓科学的标准,需要将之放到历史背景中去审视。就社会与守法责任来说,相比欧洲,美国企业需要履行的责任较少,而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参照的正是美国模式,这使得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频频遭遇水土不服。因此在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国内立法机关和主管部门也越来越倾向于参照更为强调企业责任的欧洲国家的做法,推动企业承担比过去更多的责任。但近年来,在相关的立法调整中,许多企业家、经济学家没有意识到调整的目的、动力何在,一味认定美国模式才是正确的公司责任模式,草率地提出反对意见,并因此滑入舆论困境,这恰恰也从反面说明了观念矫正的必要性。
最后谈一谈《稀缺》。常规观念认为,某种资源的稀缺会激发人们的强烈需求,从而带来追求的强大动力。确实,稀缺心态能令大脑高度聚焦于追求目标,产生专注红利,但令一般人想不到的是,稀缺同样有可能带来“管窥”心态,令人错过更重要的机遇,为一块奶酪放弃更大的世界。这一颠覆性的发现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都极具启发意义,也再次说明了有意识地突破旧有观念局限的价值。
【评书团成员】
(按姓名拼音排序)
陈禹安(心理管理学专家、高级经济师、杭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著有《激励相对论》、《麦当劳悖论》、《心理三国》三部曲、《心理吴越》三部曲等20余部作品)
丛龙峰(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和君咨询总裁班讲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创新版)前执行主编)
董寰(湛庐文化副总编兼财富汇总编)
胡艳丽(独立书评人)
刘军元(职业培训师、独立书评人)
邱恒明(财经作家,知名财经书评人,资深媒体人,年度商业图书评选发起人、总策划)
任鑫(今夜酒店特价APP创始人)
沈飞昊(资深媒体人)
谢祥(独立书评人,专注战略、领导力领域研究)
杨吉(法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主任,国内知名财经书评人,著有《在线革命:网络空间的权利表达与正义实现》等)
易学君(中欧出版集团首席运营官)
郑渝川(独立书评人、时评作家,曾从事人力资源、营销、战略实务等领域工作)
(本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15年2月号。订购热线:021—28905977,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