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企海外投资策略:全方位教你如何成功走出去
[市场活动]
4月3日,由世界经理人举办的中国企业竞争力论坛——企业升级与全球化在北京落下帷幕。
随着中国加快经济转型,中国将进入“全球投资”新时代。政府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更理性的“走出去”,未来将继续控制非理性投资。另外,美国针对中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摩擦,又给全球化蒙上了一层阴影。2018年将会是充满变数的一年。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既保持热情,又变得更加理性?在逆全球化势力“抬头”的复杂背景下,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4月3日,由世界经理人举办的中国企业竞争力论坛——企业升级与全球化在北京落下帷幕,论坛邀请了国际金融机构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专业咨询公司汉哲咨询集团、联合能源集团和赛格威-纳恩博等众多行业机构与公司探讨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和机遇,为需要提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提供有益探索,也为“后来者”提供一些路径参考。

中国企业竞争力论坛——企业升级与全球化
为了更好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环球资源企业推广部副总裁兼世界经理人出版人李杰在会上发布《2018年中国海外投融资调研分析报告》。报告以日前世界经理人对512位转型活跃的中国企业高管的访谈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融资的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报告显示,直接投资国外实体项目、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合资企业、涉及国外实体的兼并或收购和战略性收购国外技术四大投资类型既是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热点,也是中国企业未来最感兴趣的海外投资机会。
李杰表示,审批和监管的趋严化将是中国企业接下来优化海外投资必须面对的问题,不过,在政策调控下,中国企业也将逐步进入“走出去”的新阶段。作为行业发展的守望者和推动者,世界经理人长期关注和跟踪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全球化进程。很高兴能在国际金融机构、专业咨询公司、海外并购专业服务组织的见证下发布这份《2018年中国海外投融资调研分析报告》。

环球资源企业推广部副总裁兼世界经理人出版人 李杰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世界经理人举办了一些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论坛。李杰指出,从接触到的众多企业发现,企业的战略性思考非常关键,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跟自身的长远规划相匹配,其实就决定了企业后期走出去战略的成功与否。世界经理人也跟行业各大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希望把相关的专业知识带到论坛现场,帮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更好的走出去。今年,世界经理人还会在多个城市分别举办相关的活动和论坛,欢迎大家关注。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资金管理部销售副总裁查宇芳以金融机构的视角分析了企业跨境资金流的问题,她表示,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需要解决两大挑战:第一是境内资金方拿到境外使用,第二是境外投资所得的资金流回到境内使用。
汉哲咨询集团创始人兼CEO段磊认为,结合企业自身的中长期规划考虑全球化发展,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农村后城市,先小后大,先商务后实业,应该是全球化拓展中相对比较稳健的战略线路。并分享了中国民营企业企全球化的8个成功的范式:一是农村包围城市型,二是产能资源布局型,三是稳扎稳打取实地型,四是产业圈层逆袭型,五是反波段操作型,六是擒贼先擒王型,七是高举高打型,八是全球运营型。
联合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兼总法律顾问张伟华分享了海外投资的成功经验,他表示,交易逻辑要想好,你能不能干得了,先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再就是交易风险的把控,要做好交易管理,能够把所有参与者的风险管理做好。最后是要做好后续整合。
赛格威-纳恩博VP黄琛就企业海外并购的问题表示,企业要好好思考一下,“走出去”是不是可以使自己的产业升级?是否能提高企业整体业务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另外,并购以后,要能够让企业自身的活法更优雅,而不是更加吃力。比如蛇吞象一定是不优雅的,吞进去的时候在外部看起来很厉害,但是在内部来说是很痛苦的。企业做国际化并购的策略一定要思考清楚。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贸易及融资业务部总监兼上海分行行长胡斌从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可靠性作了分享,他表示,大部分的海外收购,无论是通过发债还是并购资金,这些都会造成跨境资金流的问题,当你获得了这些资金,其实还要有一个备胎,就是内保外贷,它并不会造成一个实质性的跨境流,这个可以作为企业收购的一个备用方案。
感谢您对《中欧商业评论》的支持,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想对文章发表看法,都可以通过微信与编辑互动。
